Longmen Art Projects 龍門雅集

樸素的符號 •高貴的美感 2000 – 2018廖修平油畫展

廖修平

穿梭於國際與本土之間,有變與不變。變的是生活環境與年歲增長,影響到創作主題和繪畫語言;不變的是一直堅持的藝術理念。

致力藝術創作六十多年,我深深感受到:世界宛若一面大鏡,鏡中清楚地認知自己的面貌後,才會發現東西文化背景的迥異,而真正了解到自己要走的路。

- 廖修平      

 

2018年春,香港龍門雅集將於329特別推出“樸素的符號,高貴的美感”廖修平繪畫展,隆重呈現藝術家創作於2000年至2018年間的布上繪畫多聯屏作品,創造畫廊展廳的美妙風景線。廖修平,1936年出生於臺北,1959年畢業於臺灣師大藝術系,1962年至1968年曾先後前往日本、法國進修深造。1968年底移居紐約,任教於紐約普拉特版畫中心,2002年返臺任教,近期則專心以創作為主。

 

四十多年的他鄉生活,日本的謙卑嚴謹、法國的浪漫、紐約的快速與效率,廖修平強烈地感受到自身接觸到的種種文化差異。在留法時在巴黎美術學院夏士德教授提點下,了解藝術創作應根源於自身文化,於是決心要找出真正屬於自己的藝術道路,從差異中思考自身的藝術獨特性。

 

廖修平幼時家居臺北艋舺龍山寺附近,臺灣民俗文化的情感和宗教祭儀的記憶經驗,因此成為他的藝術源頭。尤其故居宅第的深刻門扉印象,隨著年歲增長,愈發令他體認出生命自身就是一步步走過一串串的門,隨著步履能夠讓他進入一個個嶄新的藝術歷程。「門」,因此而成為他的獨特繪畫語言。

 

幼年記憶中廟門的華麗繁複,也得以在後來廖修平的巴黎時期藝術洗禮過程中,逐漸消融轉化趨向簡明而達到硬邊藝術的精確與樸實。色調運用上廖修平上則選擇了原色表達而少用中間色來啟發冷暖之間的互向協調;將臺灣傳統民間信仰中的金銀紙上代表人間生活事物的房子、窗、剪刀、杯、盤、鞋子等元素一一融進作品,形成眾多半抽象性的幾何符號。而留日時期學習的視覺構成原理與家族的建築背景,則構成了他對秩序、精確與平衡的追求;喜用「對稱」構圖中寓含的東方生活哲理「成雙成對」圓滿意象,來象征、日月、天地、生死、陰陽的循環不息。這些重要的創作元素,對他後來近半世紀的繪畫藝術發展,皆產生深遠流長的重大意義。

 

2002年,廖修平由西方回到故時的童年居所,過去記憶情感與曾經停格的一頁頁畫面影像,再度與他的的現代繪畫造型觀念解構結合,陸續完成一系列包括眾多巨型尺幅的多聯屏作品,廖修平延續使用大量的強烈的金、銀、紅、黑之民俗宗教色彩,來進一步闡釋、相對呼應有限的生命在動蕩的社會中,正如何透過一層層的生死之門,祈求亙古的平安與永世的和諧。

 

曾經穿梭於國際與本土之間,其間有變與不變,變的是生活環境與年歲的增長,間而影響到創作主題和繪畫語言;而不變的是自己堅持的藝術理念。廖修平深深感受到:世界就宛若一面大鏡子,從鏡子中可以清楚地認知自己的面貌,發現東西文化背景的迥異,才會真正了解自己要走的路。